衡阳九旬老党员陈普开的执着与坚守
衡阳九旬老党员陈普开的执着与坚守
衡阳九旬老党员陈普开的执着与坚守
退休老党员陈普开和村民一起(yìqǐ)为葡萄剪枝。
红网(hóngwǎng)时刻新闻 通讯员 文检 衡阳报道
在衡东县荣桓镇,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(de)九旬老人——陈普开。他用一生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,无论是在职(zàizhí)期间,还是退休之后,都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(fúwù)的信念,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篇章。
陈普开出生于1936年(nián),年少时期(shíqī)就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与担当。1950年,年仅14岁的他(tā)当选为南湾乡儿童团副团长,同年12月毅然参军入伍,投身(tóushēn)保家卫国的伟大事业。1951年,他转业到原衡山县夏浦区政府,积极投身土地改革工作;1963年,他进入(jìnrù)衡山县公安局成为一名人民警察,在岗位上兢兢业业,获评众多(zhòngduō)荣誉,1974年,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,为党和人民奋斗(fèndòu)的信念更加坚定。
1999年,陈普开(chénpǔkāi)从衡山县公安局退休,本可在县城安享晚年的(de)他(tā),心中却(què)始终牵挂着罗荣桓元帅的故里——衡东县荣桓镇(rónghuánzhèn)南湾(nánwān)村的发展。那里土地贫瘠,许多农民还生活在贫困之中。怀着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坚定(jiāndìng)决心,他放弃县城市舒适的退休生活,毅然回到南湾村。初到南湾村,陈普开面临着诸多困难。村民们受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禁锢,对他提出的建设果园生产基地、连片开发农产品的设想(shèxiǎng)持怀疑态度,担心改种水果不仅赚不到钱,还会饿肚子。面对质疑,陈普开没有气馁,逐户(zhúhù)上门做工作,拿出详实的信息(xìnxī)资料,耐心地为村民算账。他的真诚终于打动了村民,1999年12月,南湾村第一个林果基地破土动工。
土地问题解决后,资金又成了难题。陈普开毫不犹豫地从自己的存折上(shàng)取出12000元,于(yú)2000年元月帮村民买回美国苹果(píngguǒ)、布朗李、日本李王等优良果苗。2002年,南湾村的果园迎来丰收,果品(guǒpǐn)因口味纯正、有机环保迅速占领市场,果农(guǒnóng)们收入大幅增加,一亩葡萄园的产值远超水稻种植效益,南湾村果园致富的消息迅速传开。
陈普开的(de)善举并未止步于此。2002年冬,荣桓镇增加村的支部书记阳金华带着(zhe)村支两委干部邀请他(tā)帮助(bāngzhù)建设(jiànshè)林果示范基地,他二话不说,马不停蹄前往,还垫付种苗款6000元,吃住在农家。短短几个月,一个标准化的林果基地建成。2004年,增加村果农取得(qǔde)极佳经济效益,产果6万余斤,产值2.8万多元。山塘村困难户龙金平想搞果园开发脱贫致富,却苦于没有(méiyǒu)资金和(hé)技术,陈普开得知后,不仅给他讲解果树(guǒshù)栽培要点、提供信息资源,还拿出6000元现金帮助他。截至目前,林果基地在陈普开的帮助下总产值96万元,众多村民通过种植水果实现了增收致富。
除了带领村民致富,陈普开还乐善好施,扶弱济困。从2001年2月捐助罗社明的残疾儿子开始(kāishǐ),他先后数十次对学校、修路(xiūlù)、贫困人群进行捐助,为(wèi)村民送(sòng)种子、送技术、送树苗,10余年来共无偿捐款6万余元。
如今,九旬高龄的(de)陈普开,依旧精神矍铄。他的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。他用实际行动诠释(quánshì)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,在衡山大地树立起(qǐ)一座不朽的丰碑,他的精神也将激励着(zhe)更多人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坚定前行。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